联系方式 有事您Q我

电话:+(86-532) 85810237
传真:+(86-532) 85763508
邮箱:qdtranslation@gmail.com
MSN: qdsheldon@hotmail.com
地址:青岛市市南区鄱阳湖路3号杰中苑 801室 (25中西侧)
翻译公司
您的位置:首页 >> 翻译新闻 >>移民加国(一)
移民加国(一)
作者:秦
时间:07-11-15
来源:原创

与白大夫当年来中国的旅途相反,我们一家不远万里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已经有十多天了,这期间一直忙于办理登陆后的各种手续、租房和孩子上学等事宜,目前这一切都基本告一段落,算是暂时安顿下来了。由于新租住的地方房东没有申请上网,连一丁点信号都搜不到,所以一直也没能给你们写信细说一下我们抵达加拿大后的情况。前几天我们自己去申请网络了,连同有线电视一起,现已开通。

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叫北温(North Vancouver),是大温哥华(Greater Vancouver)地区下属的一个市,大概相当于青岛下属的崂山区吧。这里地处山区,我们住的房子就在半山坡上。这里说的山可不是象信号山那种小山,而是象崂山那种大山。我们门口有一条笔直的大路叫上山高速(Mountain Highway)直通山顶,非常陡峭,青岛市内鲜有如此陡峭的山路,到这里来的汽车必须马力强劲,否则可能爬不上来(以后给你们照片看)。我们真的很害怕将来刚开始开车就要面对这种考验,唉,到时候再说吧,反正近期是开不上车的,驾照还没考呢。

北温是大温地区为数不多的洋人聚居区,中国人相对较少。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,图的就是可以给女儿一个较好的语言环境。18号那天我们去了当地的校董事会(School Board)为她进行了入学注册。很遗憾她没能进入我们事前选定的理想学校,原因是那所学校在今年2月份就已经满了,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原因。这里不同于国内,遇事可以找找人,多花点钱…这里不行就是不行,谁都没招。目前唯一的希望是等到明年9月份看那所学校是否有空出的位置,到时候我们就有优先权了。其实孩子将来是否能进入一所好大学关键还是要靠自己,只要不是太差的学校就行,这点与国内相同。我们那天也到她要进的那所学校(Sutherland Secondary School)去看了看,该校建于1951年,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,目前的成绩排名在不断上升,今年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我们所说的那所理想学校,只是那所学校名声在外,人们都愿意把孩子送进去。Sutherland的校舍比较旧,新校舍正在建设中,我们也看到了,校方声称圣诞节前后就能搬进去。我们去参观时才下午4点多钟,整个学校就几乎空无一人了,诺大的一个教学楼里静悄悄的,只在走廊里见到了一个学生,在体育馆里有几个女孩在练排球。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,要知道这是一所高中学校啊,这个时间在国内的学校里肯定是没完没了的自习啦、课外辅导啦等等,哪能4点钟就放了羊!校方对我们非常热情,实际上我们只遇到了两个人,一位是教ESL(English as Secondary Language)的女老师,似乎是中国人的后裔,但不会讲中文,态度很热情,还有一位白胡子先生,是教社会学(Social Study)的,相当于国内的政治课,非常风趣幽默地与我女儿攀谈,告诉她将来他肯定要教她所在的班等等,并告诉我们可以随便看,只要开门的地方都可以进去,包括已经没有人的图书馆,还说如果校长在我们也可以直接去见他,可惜他已经下班了(比中国的校长舒服多了!)。洋人这点非常好,一般不会将你设定为坏人,对你没有防范心理,让人感到很舒服。若是在国内,恐怕门卫在下班后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三个陌生人进去的,而这里的门卫在哪里我们都不知道。

再说说我们的住处,我们现在租住的房子是一套很大的Basement,面积有八九十平米,窗户在地平面以上,并不是太低,厅里采光条件不错,只是两间卧室稍暗点,但也有窗户,冬季取暖是地热。好在这里一点都不潮湿,即便是在雨季地面墙面也不会返潮,让人不用担心。房东提供了厨房橱柜和冰箱、电炉(四个炉头加一个大烤箱)、洗碗机(我们不用)、洗衣机和干衣机;卫生间内有浴缸和淋浴,24小时热水(自己有锅炉),整套房子一年前刚建成,除了电器之外全是新的,非常干净。我们的房东是两位来自阿根廷的意大利老人,在这里已经住了30多年了,男主人英文讲得不好,很难沟通,但人很善良;女主人的英文相对好些,但也只能说是粗通。老两口住在三四百平米的两层小楼中,儿女只有周末才来呆一会儿。周边环境优美,房内极为整洁舒适并且终日异常宁静,只有早晨才看到老先生出来打理他的花园和菜园。两位老人对我们非常友好,我们来看房子的当天就开车带我们在附近转了转,去了学校和超市等地方。上周六早晨老先生主动邀请我们到他的菜园中摘菜,给了我们一大堆西红柿、生菜、胡瓜和黄瓜(绝对是绿色蔬菜),足够我们吃三天。他对我说“I, du people, no eat”意思是说他和他老伴两人吃不了这些菜,以后让我们随便摘。(他的英文就是这种程度并且口音很重,我必须好好猜)并告诉我们今后如果要买东西,跟他打声招呼他便可以开车送我们去,因为我们还没有汽车,怕累着我们。洋人就是这样,他如果答应你什么事情,一定是他愿意这样做,你若找他他绝无怨言,不存在客套的问题。我们刚来加拿大就能碰到这么好的房东真是幸运,当初在客栈中暂住时碰到一深圳来的哥们就劝我找房东最好找洋人,他的理论是不能说洋人全是好人,但好人的比例要高于国人。据他说他曾租住过国人的房子,房东偷偷给他掐水断电的事情时有发生,只是为了省点钱。我不知道今后能否遇到坏洋人(恐怕难免),上帝保佑,但愿能少些。

温哥华是加拿大西海岸的门户,也是通往东方各国的门户,聚居着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。这里的中国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,最大的中国人聚居区是Richmond和 Burnaby,在这些地方不用讲英文也可畅通无阻,各地的方言几乎都能听到,当然最通行的还是广东话和闽南话。商店中中国商品一应俱全,从粉条、腐乳、馒头、包子到国内流行歌星的CD,没有买不到的东西。但在我们居住的北温连包味精都买不到,全是洋玩意儿,我们真是自作自受。

Burnaby有个写字楼叫Crystal Mall,离我们刚到时暂住的客栈不远,据说赖哥(昌星)就曾在那里盘踞过,现在已经搬走不知去向。这里的有钱人太多了,看看街上到处乱窜的名车就行了,我这几天已不知看到了多少辆各种型号的悍马。赖哥在这里恐怕已经算不上什么了,离这里只有100多公里的西雅图就住着全球首富比哥(比尔盖茨),谁敢跟他斗富?可对我们来说这里真是天堂中的地狱啊。西温也是一个新的中国人聚居区,据说比北温还要好,房价还要高,那里住着许多来自大陆的各界精英和贪官污吏,据说是后者居多。他们在这里买房置地,充分享受着说来不太光彩的人生。他们的子女也在当地上学,我们的一个朋友在为他们的孩子补习英文,据她说其中有些孩子和家长的德行简直匪夷所思,所以说我们对这些人还是敬而远之吧。

我们非常喜欢这里的人文环境,首先这里的人非常有礼貌,无论走到哪里,人们对我们都是以礼相待。连上公交车时司机都会问你一声好,只要稍微侧身给人让路,肯定会听到一声谢谢。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过马路时,所有的汽车都会为你让路,只要你有要过去的意思人家老远就停车给你让路了,这点与国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我女儿说这点国内可能要100年后才能做到。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问路,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热情为你指引;在超市中要想找什么商品,工作人员无论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耐心解释甚至亲自带你去,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的规定。那天我们去孩子的学校,路上向一位过路的女士问路,她也不知道学校的具体位置,结果她说她家就在前面,让我们去她家里给学校打个电话便可,真不愧是白大夫的故乡啊,这里白求恩真多!我们因为要办理社会保险、医疗和福利等诸多手续,与政府机构打交道的机会很多,而这里的政府工作人员让人感到确实是人民公仆。因为我们是新移民,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“欢迎您来加拿大”。在手续办理过程中,他们唯恐我们听不懂、不理解,真正做到了百问不厌,这些人中很多是在当地政府里工作的同胞,有些已不会讲中文,但所有的人都让我们在刚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倍感温暖,试想如果我们初来乍到,碰到的都是一张张冷脸,可能当即就会失去在这里生活下去的信心!

这几天也接触了一些前些年来的移民,有些已成为公民,普遍的说法是这里的任何工作都不轻松,但人际关系很单纯----体力消耗大,心理消耗不大。只要好好干活,下班回家一切OK。他们都认为这点是国内没法比的,之所以不愿意回国,图的就是这个,要知道很多人在国内的工作很不错哦,宁可在这里出大力,也不愿意回国重新参与那种没完没了的争斗。上周我在Burnaby中国城中遇到一对山东老乡,来自济南,夫妻俩开了一个山东面馆,因为中国人很多,生意不错。我一看那男的就不是出大力的人,在国内肯定属白领,果不其然他原来是省里的机关干部,女的原是某医院的护士,他们基本也是为了孩子出来的。目前孩子已在UBC(卑诗大学,这里最好的大学)读研,女的在店里制作拉面,男的在当小二。我们聊得很投机,这对夫妇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在这里干活很累,尤其是刚来,但心理上绝对不累,让我放心。他说他们也非常厌烦国内那种人际关系,尤其是在机关中,很多力往往是白出。认为回去当干部还不如在这里出大力,因为这里真正是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付出就会有回报,任何力都不会白出。我们家还有一个朋友来自北京,住在离这里不远的维多利亚,目前开着一个很成功的三明治连锁店,这种说法从她那里也得到了证实。

这里的人们等级观念不是很强,只要不违法,干什么都不会让人瞧不起,这又是国内不可比的。其实新移民都想找一个类似扫大街、修马路之类的活,要知道这可是为政府工作、报酬很高哦,少的1小时20多块、多的能达到40块,而超市、餐厅服务每小时最多8—16块。遗憾的是那种工作只能给具备某些条件的人,类似国内的特困家庭、烈属之类,并且往往是世袭制,外人根本进不去。所以这里有些蓝领活得很潇洒,住着好房子、开着好车,还动辄就罢工(对了这几天温哥华的垃圾清运工人罢工要求提高工资,市区有些地方垃圾堆积如山,我们这里还好),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有些三流大学教授、贸易公司和银行职员却是相对穷困潦倒,只能期盼经济好一些时才能增加收入。在这种情况下谁能说白领一定比蓝领好?很多国人来这里后上了多年学,花了不少钱,毕业好不容易挤进了个什么公司,遇到公司倒闭或不景气,几年下来可能还不如人家那些出力的挣钱多。往往是当蓝领的都住进House了,那些所谓白领可能连首付都还都没有着落,这也是这里的现实啊。所以说任何社会都不是绝对公平的,“脑体倒挂”现象在这里也存在呀。当然如果把书读好,进入一所一流大学,无论在哪里前途都是光明的,这点绝不能否认,与多数国人一样,我们只给女儿灌输这种思想。

这里的基本生活用品很便宜,当然不能换算成人民币,100加元能买一大堆东西,不象国内现在100块钱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了。好多东西即使换算成人民币也比国内便宜,比方说咖啡、巧克力、哈根达斯冰激凌、耐克鞋、电脑、各种家电、名牌服装、化妆品、新旧汽车等等等等。所以只要找到工作,维持一般的生活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并且质量会比国内好。

这里的住房和交通比较贵,我们现在租住的房子每月是1200加元(包括电和煤气,水不要钱),折合人民币8000多,考虑到我们住的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,这个价格还算合理。温哥华的房租就是贵,在别的城市同样的房子可能不用1000块,但气候和环境肯定不如这里,所以要想在这里住只好多花钱。

目前这里的经济状况比较好,所以工作比较好找,但我这里指的是一般工作,比如说在超市或餐馆里。对新移民来说刚开始白领工作很难找,因为一般都没有当地学历和工作经历。因为我的英文还不算太烂,想近期出去试试,尽量找个讲英文的地方工作,刚开始也不能挑三拣四,只图能尽快提高英文水平,这是新移民的必经之路,所以我觉得很正常。
好了,不多写了,可能下一次写的就是打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了。

2007年9月25日于温哥华

青岛雅文翻译公司 版权所有